English

紧紧围绕中央工作部署切实加大精神文明建设力度

1999-07-01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新华社北京6月30日电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今天在北京召开全体会议,分析形势,总结工作,研究部署下半年任务。会议决定,在庆祝新中国成立50周年之际,在全国表彰一批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工作的先进单位。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央文明委主任丁关根主持会议并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文明委副主任李铁映和中央文明委委员出席了会议。

丁关根在讲话中指出,近些年来,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在前进。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工作取得新进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取得新成效,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迈出新步伐。特别是在去年抗洪抢险斗争中,广大军民万众一心,顽强拼搏,取得了伟大的胜利,谱写了一曲壮丽凯歌。在今年强烈抗议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袭击我驻南使馆野蛮暴行的斗争中,全国各族人民爱国主义热情空前高涨,唱响了抵御外侮、维护尊严、强我中华的主旋律,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感、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大大增强。这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的大展示,民族力量的大凝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大发扬。总的来说,这些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积极健康向上,对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维护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强调,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一定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紧紧围绕中央总的工作部署,切实加大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力度,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把强烈的爱国之心和报国之志进一步凝聚到实现十五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

丁关根指出,增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把综合国力搞上去,是维护国家安全、捍卫民族尊严、造福人民群众的根本保障。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发展才是硬道理。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工作都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松劲,不动摇,不偏离。要胸怀大局,一切着眼大局,一切在大局下行动。无论是开展群众性创建活动,还是组织各种庆祝纪念活动,都要同完成改革发展任务相结合,同维护社会稳定相结合。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团结。

丁关根强调,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都要把着力点始终放在与群众密切相关、为群众所欢迎的事情上,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使群众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在创建中得到利益。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和讲文明树新风活动,都要以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为重点,坚持从基层抓起,从具体事情抓起。当前特别要结合深入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百城万店无假货等活动,把党的温暖送到群众的心坎上。只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精神文明建设就能够得到群众的广泛参与和大力支持,永葆生机,结出硕果。

丁关根要求,对中央文明委在全国表彰一批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工作先进单位的活动,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坚持标准,务求实效。要正确处理创建与表彰的关系,使推荐表彰的过程成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成为为群众多办好事实事的过程,成为提高创建水平的过程。要力戒形式主义,杜绝弄虚作假。通过推荐表彰,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再创新成绩,再上新台阶。

丁关根强调,精神文明建设贯穿在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全党全社会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各地各部门各人民团体要通过深入扎实地搞好“三讲”教育,进一步提高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始终按照小平同志的要求,狠狠地抓,一天不放松地抓,从具体事件抓起。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同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一致,以坚韧不拔、奋发进取和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做好工作,唱响祖国颂、改革开放颂、社会主义颂,以团结奋进、欢乐喜庆、昂扬向上的良好氛围,迎接新中国成立50周年,迎接澳门回归祖国,迎接新世纪。

李铁映也在会上讲了话,他指出,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高度评价了全国广泛开展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求深入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活动。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六中全会精神,普遍加大了这方面工作的力度,兴起了创建工作的新热潮,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受到了各界的欢迎。要继续保持和发展这种好的形势,把工作进一步做深、抓实。下半年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要结合深入开展三讲教育和迎接新中国成立50周年来进行。要坚持以广大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表彰的先进单位要树得起,立得住。要注意倾听群众呼声,及时了解群众愿望,集中力量办好作用大、影响大、群众满意的实事。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要从实践中找答案,到群众中找办法。努力把人民群众投身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